公务员那么难考,他们为什么选择辞职?
2017-10-14 13:59:56   来源:   评论:0 点击:

 网络上出现的公务员辞职信往往会引起很多人关注,这些辞职人有的是领导干部,有的是文采斐然的文员,有的只是不满安稳的生活。不论他们辞职的愿意是什么,越来越多的公务员开始脱离体制,开始职业发展的转型和思考。而选择辞职的公务员群体具有哪些特征呢?他们具有独特的优势吗?

  

 

发展遇到职业瓶颈

  

  公务员有较为明确而严格的职务等级划分,工资待遇和日常福利跟职务级别直接相关。理论上来讲,公务员可以一直升迁,但实际工作则相差很远。

  

  在县处级机关,科级是一个坎;在地厅级机关,处级是一个坎;在省部级机关、厅局级是一个坎。一个坎就会阻挡绝大多数人,极少数的人能保持上升成为领导干部。

  

  在机关单位工作,排名、职务、分管领域的调整都需要时间的积累。有些人在单位已经是处于中层或者业务骨干,都是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锻炼出来的,交流出去的可能性、单位的编制数、业务的核心程度、上升的空间潜力、人际交往的程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清晰、理性的认识。

  

  这类公务员已经掌握了成熟的业务能力和社会人脉资源,辞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平台,更好的生活条件,更好的经济收入。他们辞职后大多会选择去企业担任高管,但总的来说这类人的比例极少。

  

  

 

专业背景较为突出

  

  这类公务员大多是专业技术类,任职于处级以上的行政职能机关。很多人是重点高校毕业即进入公职人员队伍,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也就是社会上需要的热门紧缺专业,具有高等级执业证书。

  

  正是因为他们生活的大城市就业机会较多,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收入差别很大。有些为了提高经济收入,有的为了扩展自己的职业平台,有的遇到了职业的瓶颈,种种原因都会导致公务员选择二次择业。比如北京、上海的司法机关公务员有些会选择最低服务期满之后去律师事务所工作;税务财金部门选择去会计事务所或者银行工作;发改委公共政策部门的去房地产企业工作。

  

  

 

年轻干部的职业二次选择

  

  30岁以下的公务员群体,很多人当初以应届生身份公考时,对公务员缺乏一个整体的理性的认识,很多是父母、亲戚、老师的诱导鼓励促成的。由于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很多学生甚至把公务员和“当官”画上等号,以为考上公务员就是做官了。

  

  很多学生对公务员的类别、机关的职能、基层工作的实际、自己是否适合公务员职业等都缺乏一个清晰、理性、整体的认识。从大城市到乡镇面临的生活条件的差异、自己专业背景和所做工作的不对口、经济收入较低的落差、繁忙的工作压力、异乡的孤独感,都会让刚步入社会的公务员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很多人在积累两至三年工作经验后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清晰的认识,趁着自己的年轻优势,会做第二次的职业选择。

  

  

 

个性使然

  

  作为体制内的一员,一言一行都关乎党与政府的形象,哪怕一个很不起眼的行为都会被无限放大贴上“公务员”的标签。无论是说话、做事、交友、发个朋友圈都是有一些有形或者无形的规章在束缚着你,出国、投资、经商、结婚很多特殊部门都会与异于常人的规定。

  

  有类人生性就喜欢无拘无束的生活,不喜欢被各种条条框框所束缚,他们进入体制不久就会产生辞职的想法。有的领导干部原来是高校教授,宁愿离开官场回到校园著书立说;有的青年公务员是小清新,离开体制想去看看;有的是青年才俊,发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心思,离开体制照顾高堂。

  

  公务员如同一个围城,体制内的人想出去,体制外的人想进来。每个人都是个性鲜明的主体,都会有自己的追求、爱好、规划,公务员作为千万职业中的一种,我们应该以平常心对待离职和竞争,无论什么工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相关热词搜索:公务员

上一篇: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理偏科考生”备考技巧
下一篇:所有参加国考的考生都可以归为这五类